语言康复丨无语言表达能力的孤独症儿童如何训练?

2024-08-05 10:31:21 / 大米和小米

针对无语言表达能力的孤独症儿童,如何进行系统性的语言训练是一个复杂细致的过程。

以下是一个分阶段的训练指南,帮助这些儿童逐步建立和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

第一阶段:模仿期

1.口部动作模仿:

-从辅助儿童完成简单的口部动作开始,如张大口、闭上口等,逐渐过渡到他们能够依照指示自主模仿这些动作。

-包括一系列具体的口部运动,如伸舌、弹舌、舔唇等,以锻炼口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气息训练:

-通过日常的体育活动,如跑步、上下楼梯、仰卧起坐等,增强儿童的肺部呼吸能力。

-进行深呼吸、被动抓痒引发笑声、辅助压挤腹部发出喉嗓声等训练,以提高气息控制能力。

3.交往动作模仿:

-教授儿童通过动作表达情感,如拍手表示高兴、摆手表示再见等,以增强他们的非言语交往能力。

4.模仿发声:

-鼓励儿童模仿各种声音,如哭声、大笑声等,即使是无意义的发声也要给予积极的强化,以激发他们的发声兴趣。

第二阶段:单音(叠音)训练期

-重点是建立目光注视和对视的能力,同时学习模仿口型发音。

-不必过分纠正儿童的发音准确性,以免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利用儿童喜欢的玩具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目光对视的时间,并模仿口型发音。

-学习应答自己的名字,如“哎”。

-从最亲近的人开始,如母亲,学习发唇音“妈”。

-在日常活动中,如拍一拍、亲一亲等,学习发爆破音。

-从喜欢的食物开始学习发音,如“锅巴”发音为“巴巴”。

-采用重复刺激和训练的方法,对能发出的音进行多次练习。

-看图片练习发音,模仿说出单韵母和物品名称。

-模仿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音等。

第三阶段:双音节词语学习期

-让儿童学会模仿两个音节的连续发音,标志着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利用已会的单音节开始学习叠音,如“爸爸、妈妈”。

-在已会音节的基础上学习双音节词语,如“杯子、西瓜”。

-利用实物和图片帮助儿童进行双音节词语的发音学习。

-重视口型模仿发音时的音节数量,鼓励儿童敢于仿说。

第四阶段:简单问答沟通训练

-让儿童建立简单的问答对话能力,学习与自己有关的熟人之间的关系,并表达自己的需求。

-从自我问答开始,如“你叫什么?你几岁了?”

-通过动机训练,询问儿童“谁吃、谁要”。

-从表扬开始,询问“谁棒、谁好”。

-分辨儿童与熟悉人的关系,用提示自答的方式练习。

-利用电话学习简单的对话。

第五阶段:认读仿说句子的训练

-在掌握一定文字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和文字学习认读句子、说儿歌,进一步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认读简单句子,如“太阳出来了”。

-读儿歌,如“大苹果”。

-唱简单歌曲,如“两只老虎”。

-表达需求,如“我要吃东西”。

-读句子并依从指令做事,如“请把杯子给我”。

一些训练期间的补充说明

1.建立亲情、友情:

-训练前首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是训练奏效的基础。

2.教导者的主导作用:

-家长应向专业教师学习,以便在老师不在时持续训练,持之以恒。

3.个性化训练计划:

-根据每个孤独症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并及时调整。

4.循序渐进的原则:

-训练内容要从儿童的实际能力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5.定时、定地点、定专人训练:

-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多感官参与:

-充分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

7.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训练中要注意行为强化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