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孤独症康复训练让孩子变冷漠?

2023-07-07 / 大米和小米

高强度孤独症康复训练会不会让孤独症儿童变得更加淡漠?很多家长都曾问过清华爸爸老詹类似的问题。

 

老詹19岁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在那里学习工作了近10年。2015年,因儿子小宝确诊自闭症,他选择回归家庭,做起了全职奶爸。这些年,他一心钻研自闭症知识,居家干预孩子,不仅帮助2个儿子顺利入学,还建立了十几个公益群,线上线下免费帮助其他谱系孩子。

 

老詹认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是神经系统出了问题,而想要克服神经系统障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高强度高密度孤独症康复训练,直至形成条件反射。

 

然而,很多谱系孩子父母都充满担忧:本来孩子就感情淡漠,又强制他干这干那,会不会对他更严重的心理或影响亲子关系?

 

这个问题,清华爸爸老詹有话说。

 

 

01

高强度训练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左撇子和右撇子是神经不同的一种表现,那么有没有什么药物可以让左撇子一吃就变成右撇子呢?

 

显然没有。想要让左撇子习惯用右手,必须训练他们大量使用右手,直至他们习惯自然而然地用右手拿起笔写字。

 

自闭症也是一样的道理。

 

自闭症核心障碍是社交障碍,什么会影响社交呢?老詹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目光交流和听从指令。

 

所以,想要让谱系孩子的社交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就必须高强度高密度地训练目光交流和听从指令的能力。

 

老詹在训练谱系孩子的目光交流

 

 

02

高强度训练的要点

 

道理懂了,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很多家长说,孩子不训练时母慈子孝,一提训练就鸡飞狗跳,甚至看见爸爸妈妈就躲。父母常常需要孩子各种谈判、软磨硬盘下才能完成一个项目,更别提高强度孤独症康复训练了。

 

对此,老詹反复强调,高强度孤独症康复训练不是强制训练,家长一定要牢记以下4个要点:

 

(1)不发出无效指令。

 

所谓无效指令,指孩子不会执或无法执行的指令,这样的指令在训练中尽可能不要发出。

 

如果父母经常发出这样的指令,便会让孩子觉得,他有没有回应都没有关系,时间长了便更加对指令无感。

 

(2)指令要由简到难

 

给孩子做指令训练一定要从最简单、容易指令开始,循序渐进。

 

很多时候,父母觉得一气呵成的动作其实由很多步骤组成,家长要学会根据孩子的能力拆分,从而发出相对应的指令。

 

举个例子,把地上的纸片扔进垃圾桶。

 

这个过程其实包含了:把纸片捡起来、找到垃圾桶、把纸片丢进去。

 

如果孩子不能照做,家长请不要心急,先给孩子发出“捡纸片”这个指令,再逐渐提高难度。

 

听从指令训练

 

有些家长可能担心,简单的指令会有效果吗?

 

老詹用部队训练举例。

 

初入伍的士兵在日常训练中,并不是每天都要上刀山、下火海,更多时候会反复练习立正、向左、向右转。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指令,日积月累训练后,士兵也会形成条件反射,战场上听到“冲”,就会立刻行动。

 

自闭症孩子也是一样,目的是要让他们形成听指令的条件反射。因此训练不是必须每天给孩子最难的项目,而是项目的完成度要好,数量要足够。

 

如果家长不考虑孩子的能力,强制他们完成,最后往往鸡飞狗跳。

 

(3)及时奖励

 

孩子完成指令后,一定要马上奖励,可以是语言的鼓励,也可以是食物或玩具,奖励给得越及时,训练效果越好。

 

但是,在孩子完成这个指令之前,请尽量不要先许诺,比如:如果完成这个指令,就可以得到糖果。

 

因为这种方式,是一种贿赂,不利于孩子习惯的养成,类似的情况多了,可能让孩子在每一个指令前都跟父母或训练师讲条件。


老詹的二儿子和三儿子

 

(4)量要足,时间要久

 

只有频率足够强,坚持足够久,才能让孩子形成条件反射,训练才有意义。

 

老詹在实践中总结,不管指令的大小,每天要保证至少50次,坚持一年以上才有意义。

 

孩子能听从指令后,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03

温柔地坚持,不会造成心理障碍

 

有些家长担心,长期训练,孩子开始烦躁、不配合、哭闹,继续坚持会不会给他造成心理障碍呀?

 

老詹认为,只要做到上面提的强制性训练的要点,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哭是件很消耗体力的事情,在孩子没有受到伤害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哭呢?

 

原因是逃避。可能在某次哭闹后,父母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所以让他们觉得哭有用。

 

如果家长每次看到孩子哭闹,就立刻放弃该做的事情,哭喊就会变成他们一个越来越有效的工具,只要遇到不想做的事情,就会用这个办法。

 

这是家长希望的吗?如果别人不接受这样的解决方式,孩子该怎么办?孩子因此不断受挫,才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只要孩子已经哭闹了,我们还在坚持训练,就会伤害孩子,恰恰相反。

 

在孩子训练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思考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孩子哭闹是因为家长之前处理不当造成的,应该用温柔的坚持来改变这些问题,让孩子明白哭闹不是可以逃避的工具或武器。

 

当然,如果孩子摔了一跤,手破了,这时候就需要安抚孩子,帮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

 

老詹带着自闭症孩子一起跑步

 

 

04

孤独症康复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恢复情感

 

自闭症孩子Jacob刚来找老詹时,妈妈很苦恼,“他跟阿姨更亲,哭的时候只要阿姨。”

 

观察后,老詹发现,阿姨常常悄悄满足Jacob一些不被允许的行为,比如吃零食等。因此,Jacob建立起了这样的联系,只要哭闹,阿姨就会满足他的需求。在他看来,阿姨更像一种饿了、累了就能满足自己的工具。显然,为人父母,都不想成为孩子的工具人。

 

真正的情感依恋。应该是亲密的,能够相互给予温暖和支持的。比如送孩子在上幼儿园时,他会牢牢抓着妈妈的手,不愿意让她离开,或者放学时,探着头眼巴巴地望着校门口,看到妈妈会激动地飞奔过来。

 

老詹带着儿子踢球

 

孩子天生有亲近养育者的本能,很多自闭症孩子也不例外,他们表现不出来,原因之一是他们的情感被干扰了。

 

这类孩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多动和注意力缺陷。因为无法专注,便很难关注旁边的人,不能聚焦,情感就会显得非常缺失。

 

老詹认为,伴有多动的自闭症孩子,在训练他们的社交之前,首先要解决多动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强制性专注训练。

 

需要强调的是,老詹提出的强制性专注训练,并不是把孩子按着、打着、逼着完成任务,而是人为地制造一些障碍,让孩子不得不保持长时间专注力。经过长时间的累积训练,使孩子神经系统得到锻炼,控制能力增强,改善多动和分神症状。

 

 

当这类孩子不再分神,能够聚焦后,就会观察、关注到父母,情感也慢慢开始展现。

 

Tony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

 

他刚来找老詹的时候,对父母几乎无感,没有对视,也没有依恋,但当多动的情况改善后,他便开始关注父母,不仅有了眼神交流,也开始深情地喊“妈妈”。

 

 

05

没有单独的情感训练

 

当然,也有些谱系孩子,本身就情感淡漠,他们的的确确对父母没有情感依恋。

 

对于这类孩子,要先做情感训练吗?

 

不是的。老詹认为,并没有一个独立的、专门的情感训练的方法。就好比天天对着孩子喊“我爱你”,他也学不会什么是爱一样。

 

没有情感依恋,也是社交障碍的一个表现,所以针对这类孩子,核心还是解决社交障碍,在建立起社交能力的基础上,发展情感依恋和亲子关系。

 

情感是双向的,是在互动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而针对谱系孩子社交能力的很多训练,本身就是有目的性的、带有互动的游戏。

 

(戳图片可以查看游戏文章)

 

家长在陪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彼此的情感也会慢慢加深。

 

采写 | 夏天

编辑 | 皮皮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