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娃开口说话不等于会沟通!五字沟通秘籍,快收!

2022-04-18 / 大米和小米
“喜大普奔,我家崽终于开口说话了!”
 
凌晨一点,大米和小米收到了一位妈妈的“报喜”,可一周后,再见这位妈妈时,她又红着眼眶,哽咽着给大米和小米吐槽了自己的“辛酸”。
 
总结下来就是,孩子一直到了3岁都没有语言,妈妈想尽各种办法教娃开口,直接最近才开始说话,可说的都是牛头不对马嘴。
 
比如,孩子看到电视里的人说“对不起”,也和妈妈说“对不起”,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发生需要道歉的事情,孩子没有要说对不起的理由,他也不懂对不起是什么意思。
 
虽然有了语言,却不会用语言交流,妈妈又不禁焦虑起来。
 
大米和小米也碰到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开口说话,孩子也会说很多话,但往往是词不达意,这种毫无意义的沟通不算会说话。
 
香港中文大学李月裳教授曾经说过:比孩子能讲话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和他人“有效地沟通”
 
怎么才能做到有效沟通呢?李月裳教授提出沟通五字秘诀——“赏面同衡动”!
 

赏—赞赏



每个孩子都需要赞赏,如果只说孩子的缺点,他们肯定会备受打击,但是,只要家长在任何一点上孩子做的很棒,他们就会很开心。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做事更有积极性,就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发掘对方的优点并积极表达赞赏。
 
不仅要提供物质上的奖励,更重要的是不要吝啬身体语言和口头表达的赞赏,重复,多次地提供赞赏。


面—面对面



当家长和孩子的视线水平一样时,沟通方式才最有效。
 
一般来说孩子比较矮小,家长要想做到和孩子面对面,可以选择把孩子抱起来,或者蹲下去和孩子说话。
 
在大米和小米线下中心,桌椅的设置都会比较适应小孩的高度,也要求大人以小孩的视角去和孩子沟通。
 
如果孩子真的很小,老师甚至不使用,直接坐在地上和孩子玩,目标就是达到和孩子同样的视线水平,面对面和孩子更好的沟通。
 

示意图 来源网络


但需要用严厉的口吻约束孩子的行为时,要达到比较好的威慑效果,家长可以故意不去和他面对面,甚至站起来和他讲话。
 
其他时候则要谨记和孩子面对面,寻找到对方的目光接触,才能实现更好地沟通。

同—共同目标



家长要和孩子达成共同目标,如果孩子不配合,不听从指令,那就是双方没有共同目标。

 

那什么是共同目标呢?又该如何做到呢?通过4位不同家长的方式举例说明:

 

目标:为了让孩子认识“水”这个概念


1


尽管孩子一直拒绝和回避,妈妈仍然不断努力在孩子面前拿着水瓶晃、说着“水”在灌输自己的教学。但结局是没能引起孩子的注意。

2


妈妈对孩子威逼利诱,请孩子喝水,要是喝了水就可以让孩子做最喜欢的事情:乘地铁,如果不喝水就要被罚扫地。

很显然妈妈是希望让孩子为了强化物而就范或为了避免惩罚而屈服。

3


妈妈先倒了一些水在自己的手上,紧接着是把一些水甩到孩子的脸上,孩子本能反应躲闪了一下,但马上孩子的注意力落在妈妈的手上。

这个方式也许能成功引起孩子的注意,但是这样做有可能引起敏感孩子的抵抗情绪,而且孩子注意力不在水瓶里,最后习得的概念有可能会曲解成“湿”或者“手”。

4


妈妈观察到孩子在擦汗,根据孩子当下表达出热的感受,给孩子扇风满足了孩子的需求,然后又再拿出水瓶希望引入“喝水”,却仍然遭到了孩子的拒绝。

妈妈有敏感地了解到孩子的关注“热”,某种程度上和孩子产生了共同目标,但是妈妈却不自知,还是希望硬转到她的目标“水”上。
 
妈妈根据孩子当下表达出热的感受,了解到孩子的关注点,给孩子扇风满足了孩子的需求,某种程度和孩子产生了共同目标,但妈妈却不自知,还希望硬转到她的目标“水”上。
 
其实,为了和孩子有共同目标,家长可以放弃自己原定的目标,跟随孩子的兴趣去教学孩子喜欢和需要学习的目标,达到学得更多、让孩子记得更好的效果。
 

示意图 来源网络


有些家长,会执着于自己原定的目标,硬性要求孩子去学习自己的目标,那么肯定是事倍功半,明明孩子还有很多不同的字词目标都需要学习,随时可以找到教学的机会,并不需要一条道走到黑。
 
比如之前的演示4号家长,如果放弃了教“水”这个字,随着孩子说“热”的关注点,可以让孩子学到“热”、“扇”、“风”、“凉快”等等系列词语,反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家长要注意看孩子目光关注的是什么,孩子的目标是什么,去了解孩子的想法,跟随孩子的兴趣,找到双方之间的共同目标再去教学就事半功倍了。

 

衡—平衡轮流



沟通是双向的,沟通双方相互可以给对方适当反应,不是只偏向一方。家长要谨记,教孩子沟通时,不是说得越多越好,要注意平衡轮流。
 
沟通中的平衡轮流不只是看双方口语对话量的多少,眼神的交流、点头等肢体反应,都是计算在双方的轮流反应回合之中。
 
孩子很小就会有轮流的概念,有的宝宝2个月可能就会对爸爸的问话做出了咿咿呀呀的应答,但宝宝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发声”很随意,得益于他的爸爸会及时在宝宝回应时暂停和等待。
 
有些家长常常按捺不住自己,对着孩子说个不停,说完了又希望孩子马上回应,没有充分的等待,还会抱怨孩子没有反应。
 
可沟通障碍的孩子本身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大人的话语,对话内容太难太多太快,都会导致孩子没有办法及时回应。
 
例如:

家长给孩子示范一个词“面包”,可以在说完一次之后等待3-5秒,让孩子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尝试仿说。
 

动—生动参与


 

交流时要有生动的表情和动作,并积极与孩子互动。



注:原文发布于大米和小米公众号.作者,李月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