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坑!问问题能让自闭症娃开口说话?专家来支招——

2022-04-13 / 大米和小米

在NT家庭中,家有2-3岁娃,画面大概就是这样:

 

妈妈,这是什么啊?我可以试试么?

妈妈,这是啥啊?我可以掰一下下么?

妈妈,这个好吃么?好玩么?



语言能力刚刚爆发的娃,突然就变成了好奇宝宝,话多、问题也多。

 

有时候一连串问题,甚至让人崩溃:为什么他话那么多?

 

难道问问题能激发娃的语言能力?

 



NT圈家庭的烦恼,可是让谱系圈家长望尘莫及啊。

 

这一波反向发现,不知怎么传到了谱系圈家长的耳朵里,于是也可劲的地追在孩子屁股后面追问,希望能刺激自家娃开口。

 

不得不佩服家长们的“智慧”啊

 

那问问题,真能激发孩子的语言吗?

 

不一定!


不过深埋心底的焦虑,可能让你日后还是会萌生出歪念头。所以,接下来的疑问大米和小米帮你揉碎了解决~



01

被测试的感觉,大人都不喜欢



“让没有基础的孩子说话,对他不公平,家长也是徒增烦恼。”
 
那些爱问问题的家长,请问你们喜欢被持续追问、被测试的感觉吗?相信大家都不喜欢。

拔苗不能助长,家长如果一直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态,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而他的应对方式,要么是被迫屈服,要么就对家长产生抗拒,觉得你不爱他,不喜欢他。
 
所以,解决孩子的问题之前,家长要先解决自己的心态问题。 
 
语言是水到渠成的事。先把语前技能打好,再谈开口说话的问题。
 
语前技能包含哪些? 
 
首先是要理人

孩子不理人,根本没有沟通的意愿,说的话自然没有意义?所以,不说话不重要,不理人才重要。
 
第二是要能理解。说不说话不重要,懂不懂才重要
 
举个例子:

家长问孩子,“这是什么?”“苹果”;

“那是什么?”“香蕉”;

“这是什么?”“莲雾”;

罕见的水果孩子都认识,然后问他,“香蕉怎么吃”,却不知道。

家长说“剥了皮吃”,孩子也回“剥了皮吃”;

家长问“香蕉皮好吃吗?”,孩子也不知道。

这说明家长教的是二手知识,不是真正一手的体验,孩子并不理解。

再有一个孩子,你拿个香蕉问他,“这是什么?”他说不出来,但你问他怎么吃,他会用手比划出剥香蕉皮的样子,这就说明他真的懂得怎么吃香蕉。
 
 

02

语言发育的关键信号



很多原因都会造成语言障碍,比如自闭症、智力迟缓、听力障碍、腭裂等等。但不是所有的语言障碍都是自闭症。
 
有数据统计,在治疗言语的儿童中,有明确自闭症诊断的约占10%。

判断孩子需要不要做言语治疗?不用看那些拗口的发育里程碑,注意以下严重警示信号即可:
 




1岁之前要理人,很愿意和家人在一起,与家人有沟通的意愿。 
 
2岁要有简单的口语,有词汇。词汇量即使达不到30个、50个,能非常明白地对着爸爸叫“爸爸”,对着妈妈叫“妈妈”。 
 
3岁要有完整的句子,比如,我要上厕所,这人打我了;能回答问题,至少要做到简单的一来一往,如“你是谁?”,“我是弟弟”;“几岁了”,“三岁”。 
 
4岁要口齿清晰,即大多数的人都能听得懂孩子在说什么,不是只有经常带他的人能听懂。个别发音不标准不要紧,比如湖南的小孩nl不分,大家都听得懂。 
 
5岁要能够完整地讲故事,有很好的叙事能力。比如,家长问孩子今天怎么弄脏了裤子。他说,“我在幼儿园滑滑梯,有个男生推我,我就摔倒了,摔伤了。我去告老师他还不承认……” 
 
6、7岁孩子,语言基本上是完全成熟了,家长跟他吵架,也不一定吵得过他。 
 
如果孩子还未出现特定的语言信号,家长可以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诊治。


03

无口语,趁早用AAC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程度较严重的自闭症孩子,家长一定不要逼孩子出口语,最重要的是沟通,帮孩子建立沟通的渠道,给他一个替代的沟通方式,比如说打手势。





专业术语叫扩大与替代沟通系统(AAC)。好比是学游泳的救生圈,当你不会游泳时,给你个救生圈,帮助你学游泳,当你会游泳了,就不需要救生圈了。
 
当孩子通过替代系统学会了口语,他自然他会喜欢说话,因为口语沟通是最高效的。所以AAC越早运用越好,孩子学语言会更快,操作也不难。
 
AAC可以让有口语的孩子说的句子更长,更完善,比如,小明有口语,但说得不太清楚,借助一个发音软件,他可以说得更流畅,提高沟通的效率。 
 
同时AAC能够塑造孩子的词法、句法。比如iPad上面就有专门的软件,可以选词,可以选句子,这个对他语言学习会有帮助。 
 
总而言之,孩子只要存在一定的语言的问题,就可以使用AAC系统。
 


不说话不一定就是自闭症,“说不说话不重要、理不理人才重要、懂不懂才重要”
 
所以,当孩子迟迟不开口时,家长别再追着孩子问问题了,或尝试其他奇怪的治疗方法。

再耐心一点~说不定,你正确地引导,就能指引孩子语言世界的大门!


*注:以上专业知识来源于香港大学言语及听力科学博士、香港大学沟通障碍研究中心博士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语言障碍专科门诊 杨峰专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