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米和小米公益讲座上,大咖和家长热聊自闭症干预

2023-04-26 14:31:40 / 大米和小米

近日,一场围绕孤独症干预康复公益讲座走进武汉。

 

活动特邀武汉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神经心理专科主治医师杨逸凡,BCBA-D(国际认证博士级行为分析师)、大米和小米首席科学家袁巧玲,大米和小米儿童发展研究院院长曾松添等行业专家围绕孤独症干预康复的要点问题,给现场近200名家长做深入讲解,传播最新康复知识,提升孤独症家庭的居家干预能力。

讲座现场

据主办方介绍,不少谱系家长因缺乏专业知识,在居家干预一段时间后,孩子能力停滞甚至开始倒退,尤其在疫情期间,干预康复受到阻碍,为帮助孤独症孩子打破干预瓶颈、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干预支持而举办了此次讲座。

在专业人才稀缺的孤独症儿童干预康复领域中,袁巧玲拥有逾20年经验,是国际认证博士级行为分析师、CABAS综合应用教学行为分析师,作为主场嘉宾,袁巧玲以《五把金钥匙,解锁孤独症干预》为主题分享了影响干预康复的重要因素,包括不同学习形式的经验累积、准确评估孩子当下的能力水平等。

袁巧玲认为,孤独症孩子的干预需要结合发展行为方法,与生活做连结,重视活动教学、自然情景教学。

在圆桌讨论环节,袁巧玲、杨逸凡、曾松添三位嘉宾围绕如何突破孤独症孩子的干预瓶颈期展开探讨。

圆桌讨论现场

杨逸凡指出,如果孩子已经诊断,尽早干预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对孤独症孩子的干预也不能局限于某一阶段某一空间,需要贯穿在幼儿园、中小学甚至成年后各阶段,家长也需要不断学习,做新时代的学习型家长。

曾松添表示,当孩子有问题行为,首先要区分这个行为需不需要干预,如果需要干预,就要直面问题,持续干预,家庭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也非常重要。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7800万人正遭受孤独症的困扰。中国则有1300万孤独症患者,其中14岁以下的儿童,超过300万人,他们可能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这些孩子可能会因为不会说话,行为异常,无法正常入学,很多只能待在家里。然而孤独症核心问题就是缺乏社交能力,越是割裂与外界的联系,就越无助于改善。因此,科学有效的早期干预对这些孩子至关重要。

据公开资料,大米和小米是中国专业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康复平台,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ICE体系为指引,提供康复训练、融合支持、家长培训及科普咨询等一体化服务。自2017年起,大米和小米启动“MI TALK”孤独症公益讲坛,帮助全国家长提升居家干预能力。目前,该活动已走进北京、深圳、广州、东莞、杭州、郑州等多个城市,数万孤独症家庭受益。

-以上报道源自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