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一明是大米和小米的督导,入职已5年多。她经常会想起5年前刚到大米和小米工作时的样子:临时改造的培训室里没有桌椅,一群年轻人盘腿围坐在地上,认真地盯着台上的袁巧玲、叶欣等孤独症(自闭症)康复领域的大咖授课。
那是2016年年底,大米和小米开设第一家线下康复中心不久。5年后,大米和小米康复师的数字已经突破一千,他们承担着孤独症康复领域的重要工作:带个案、康复师培训、家长培训以及康复方法的研发等等。那个临时改造的培训室也改为大米和小米在上海、深圳的专业培训基地。
5年后,为感谢康复师们在这个行业的坚守,大米和小米以“致敬老员工”为主题的第一届企业文化日于7月16日举行。现场,大米和小米创始人兼CEO姜英爽、人才发展中心高级总监陈志想等为在大米和小米工作3-5年的员工代表颁发奖章。在授奖活动环节,有康复师分享五年的成长经历,也有家长支持及职能员工分享一路以来的心路历程。
第001批康复师
谈起进入这个领域的初衷,柳一明直言不讳:国内孤独症康复行业发展太慢,高阶、专业的康复人才寥寥无几,部分条件好的家庭选择飞往香港、台湾等地找专家帮助,绝大部分孤独症家庭则无计可施,只能把孩子关在家里;而行业也初现乱象,各种不靠谱的治疗方法频出,许多孤独症家庭在不断试错的路上越走越远,孩子干预的黄金期被白白浪费。
作为当时国内仅有的9个BCaBA之一,她选择加入大米和小米,配合叶晓欣、袁巧玲等行业大牛,一起手把手培训这些刚刚踏入孤独症康复领域的年轻人,培养出一批真正能服务国内孤独症家庭的专业特教康复人才,在行业中树立起科学干预的标杆。作为第一代“大米和小米人”,他们现在都成为了自闭症康复行业的佼佼者。
作为第一代大米和小米人,柳一明也一路陪伴大米和小米,从一个只有几十个热血年轻人的基地,发展到一家拥有上千名康复师的综合服务体。
而这每一点小小的光亮,都是无数人,用无数的体力、精力以及持之以恒的抗压力去点燃的。他们可能要一线带个案,要做康复师培训、家长培训,还要跟进、督导其他一线康复师们带的个案,还要抽出时间继续学习。
“如果说医生是白衣天使,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孤独症康复师的事业就是人类灵魂的白衣天使,具有深远、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每段干预之路对于孩子来说是进入社交角色阶梯的起步,这对孩子未来十年乃至数十年都获益。”大米和小米酒仙桥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道。
与康复师共成长
在大米和小米,康复师的发展有一条比较清晰的路径,根据经验以及定期考核表现,一线康复师会被分为3个等级,优秀的康复师可以参与执行督导考核,而通过执行督导考核,再进一步就是督导。
每个孩子背后,都不是某个康复师,而是一个团队体系:一线康复师+执行督导+督导。执行督导协助一线康复师执行干预计划;督导则像是总开关,负责设计、跟进孩子的整个干预目标、干预计划。
专业培训是每位加入大米和小米的康复师在正式上岗前的必经之路。大米和小米召集专家、督导设计专业课程,为新康复师进行线上+线下理论培训,并由督导进行小组带教,对新康复师的实操情况进行精准严谨的观察、记录和反馈,解决新康复师遇到的疑难问题。
大米和小米的1000余名康复师中,既有心理学、特殊教育,也有医疗、幼教等相关专业人才,他们通过了全面综合的知识培训,为日后康复师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在培训期间,大米和小米会阶段性淘汰不适合的康复师,在最终考核中,只有理论和实操均通过的康复师才具备上岗的资质,通过严进严出的方式把控康复师质量。
为提升康复师的专业能力,大米和小米鼓励康复师继续学习深造,其中考取BCaBA和BCBA证书的在职学习费用由公司全部承担。
“公司能做的,就是在培训上苦下功夫,保证你上岗时就有合格的操作能力,同时健全督导支持制度;我们自己能做的,就是直面问题,持续学习。”柳一明说。
柳一明最骄傲的一段记忆,是在上海,从2019年到2021年,她带的几十个早期丹佛项目的孩子,41%毕业后顺利融入了幼儿园。“这么多年来,恰恰是因为平台给了我足够的空间,让我能把所有精力用在钻研专业和怎么做好服务上,让我能一直做一个纯粹的康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