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机构到幼儿园,妈妈为5岁自闭症儿子成功搭建了融合阶梯!

2024-04-16 15:21:45 / 大米和小米

从自闭症康复机构到幼儿园

如何让孩子搭建中间的半融合支持环境

 

文|阿宝妈妈

阿宝妈妈,北师大硕士,合肥市孤独症康复协会理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0多年,家有5岁半自闭症男娃一枚。

 

 

 

养育阿宝

在惊喜和惊吓中反复横跳

 

阿宝的成长轨迹就是在反复在惊喜与惊吓间,挑动我和他爸的神经。

 

阿宝出生那天,在人满为患的产科病房,有个闲着无聊的老汉来回穿梭,当他看到阿宝时,惊叹道:“这个娃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日后必成大器”。

 

哇,必成大器!我和娃爹喜出望外,坚信以后稍微鸡娃一下,清华北大不是梦啊!

 

人生处处有惊喜,有时也会是惊吓。

 

阿宝刚过完2岁生日,就被医生下了诊断:疑似自闭症。

 

我和娃爹膨胀的内心,就好像小气球被这一纸诊断书戳瘪了,怂怂地把对娃的期待从清华北大,降为只要大小便能自理就行。

 

毕竟医生都说了:“这病,轻则行迹古怪,重则生活不能自理。”

 

和众多自闭症家庭一样,我们的生活被强制转向,从焦虑但充实地追求中产阶级幸福生活的路上,开始四处流窜,转到带娃找自闭症康复机构上课的方向上。

 

还好,我们遇到的自闭症康复机构足够靠谱,2019年,我们来到了自闭症儿童培训机构大米和小米(上海李子园中心)。

 

干预了差不多两年后,我和孩子都成长了很多。其中我学习到最重要的是,坚决不让孩子一个人闲着,也不让他一个人忙着,我们一定要参与进去。

 

机构家庭双管齐下,阿宝进步飞速,我内心那被戳瘪的小皮球又开始慢慢膨胀,暗戳戳地开始幻想:

 

要是阿宝能跟普通的小朋友一样,坐在宽敞教室里认认真真上课,对老师的每个指令都迅速反应,课堂每个环节都完美参与,还能和其他小朋友友好互动,那可太美了!

 

可当时阿宝还在接受一对一干预,集体课所需技能的培养对他来说是一个高阶的课题。

 

 

可种子一旦种下去,发芽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我开始思考如何提升他的融合技能,如何把他送进普通的教育环境中。

 

当然从自闭症康复机构到幼儿园,不可能一步跨过去,经验告诉我们,步子迈太大,容易拉到胯。

 

 

从自闭症康复机构到普校

一步过不过去怎么办?

 

从自闭症康复机构到普校,中间的过渡——半融合状态的阶梯该如何搭建?

 

深思熟虑后,我所能想到比较完美的理想状态是,在普校的环境,周围都是普通孩子做同学,然后由特教专业知识过硬的康复师实施教学。

 

经过打听,我了解到融合幼儿园就能实现这种模式,可惜当地没有。

 

为了送娃去自闭症训练培训机构,我们背井离乡来了新城市。

 

为了融合幼儿园,难道我还要去另外一个更新的城市?

 

家在城市A,在城市B上机构,去城市C上幼儿园,这个疯狂的想法在我脑海里转了很久,但贫穷和对长途跋涉的恐惧劝退了我。

 

融合幼儿园去不了,那有没有第二替代选择?

 

我和大米和小米督导做了很细致的交流,讨论了孩子情况和我对他未来路线的规划。最终在督导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当时,阿宝的课程已经慢慢升至高阶,一揽子集体技能教学目标已经在路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报名了大米和小米自闭症康复机构的幼儿园适应班课程,特殊需要同伴环境+特教的康复师,半天可控环境中模拟幼儿园的场景,训练孩子需要的集体环境技能。

 

个训课重点技能点对点训练,适应班模拟环境中反复的演练,只差一个真实环境的应用和泛化!

 

可惜呀,谱系孩子的一天也只有24个小时,阿宝没有多余的时间再去上一个半天的普通幼儿园了。

 

我把主意打到课外兴趣班的头上,拖着娃疯狂在各种早教机构和兴趣班试课。

 

 

 

如何为谱系娃选择兴趣班

 

通过充足调研,我发现,做技能泛化环境兴趣课需要满足一下条件:

 

1. 对孩子来说难度不大,他要自己感兴趣,觉得好玩

 

与正儿八经去学东西的NT小朋友不同,我们上兴趣班的目标是集体课技能的应用泛化。

 

所以选择的课程最好对孩子而言难度不大,没有压力的,是他感兴趣、喜欢、注意力能维持住的。

 

阿宝是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喜欢搭建类活动、音乐和唱唱跳跳也爱画画写写,有这些元素的一节兴趣课,75%的时间里,他注意力都可以得维持。

 

 

2. 初期,最好选择同伴人数较少的兴趣班

 

当时我们试课时,发现很多早教班、兴趣班都是6到8人配置,很明显这样的人数对刚刚开始走进集体环境的谱系孩子来说是太多了。他们可能得不到和其他小朋友互动的机会和老师的注意力。

 

初期,2到3人的小环境是非常适合我们的,然后根据孩子的能力再慢慢增加为妥。

 

根据我的经验,一般兴趣班每天的最后一节课,人都是比较少的。

 

3. 同伴的年龄要比我们孩子的心理年龄稍大一些

 

我们的小朋友往往心智、能力是落后于正常儿童的,而集体课最好的同伴我认为是比我们孩子心理年龄稍微再大一点点的孩子,这样同伴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比如阿宝那时候快4岁了,心智还只有2岁到2岁半,我当时为他选择的班级小朋友普遍是3岁上下。

 

 

4. 家长可以进去辅助

 

兴趣班的老师大部分也是非常有爱心的,可是在面对我们的孩子时的确缺乏专业技能,在孩子能力不够时,家长适当的辅助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课堂,也能减轻上课老师的压力。

 

所以我们在选择这个课程时一定要问清楚家长是否可以进课堂,而且我们自己也非常有必要去学习一些辅助技巧。

 

5. 老师态度接纳

 

在早教、兴趣班的选择时,完全是可以开诚布公去跟他们说明孩子的情况,孩子能力弱,本身也很难隐藏,而且可以通过这个契机去观察老师对孩子情况的反应,苗头不对,立马走人,不要犹豫。

 

列举了这一二三四五条以后,很多的兴趣班和机构都被淘汰了,这时候可能会有两个结果:

 

一. 选到了合适的课。

 

那么恭喜你,你的个训-适应班-技能泛化班一条龙成功形成。

 

首先,自闭症康复机构的个训课里面要设立集体技能目标,例如:等待、分享,礼貌用语,规则理解等等。

 

其次要配套模拟环境演练,可控环境下去反复练习集体常规技能,如排队、点名答到、举手问答、安座等。

 

 

最后要有泛化技能的普通环境,然后到外面的兴趣班、早教班,也可以家长自己给孩子设计的要素齐全的社交小团课。

 

我们只需在这样一个闭环中反复演练。

 

时机成熟,条件允许,可以找机会去真实的幼儿园去做一个体验日,看看孩子在真实情境下的状态,若能做到70%-75%的跟随,我觉得就可以进入到真实环境的融合了。

 

二. 找不到没有合适的课

 

如果市面上的课不合适,那我们也可以针对孩子情况,设计普通同伴构成的集体环境!

 

 

孩子没有合适的兴趣班

我就自己设计普通集体课!

 

首先,我们想想,构成一堂课的要素是什么?

 

课程内容+老师+同伴+教具。

 

只要我们要素齐备,是不是这个课就可以上起来了呢?

 

说到此处,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疫情期间我是如何在居家的环境中去训练阿宝的集体课技能的,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

 

疫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卷走了阿宝所有的课,线上督导,居家一对一个训这些都不是难事,难的是集体技能训练。

 

第一招:家里男女老少,玩偶手办全上阵

 

疫情刚开始,出不了门,于是家里男女老少,玩偶手办齐动员,把构成集体课的四大元素配齐,每天都来一节集体课。

 

第二招:公园草坪孩子多,吸引过来一起玩

 

后来,大地回春可以小范围走动了,我就带着帐篷去小区不远处的草坪上安营扎寨。

 

 

人家NT 的孩子家长到了草坪,三三两两开始聊天,放任娃们疯跑疯玩而谱系家长的我,绿着眼睛等着看有没有小朋友来投我的网。

 

一般我会带个小音箱放上欢快音乐,带着阿宝唱唱跳跳,有时候会带个泡泡机,就站在帐篷门口一直吹泡泡。

 

就会很快吸引一波小朋友,然后也不需要打招呼,直接进帐篷切换到集体游戏时间。

 

谱系的家庭有两个明显的优点:1.玩具特别多,特别好玩。2.家长特别会玩。

 

在帐篷里我已经准备了充分的玩具和活动了,那一段时间大家都非常开心,很多NT小朋友甚至恋恋不舍,临走还要跟我们约下次见面的时间。

 

第三招:邀请亲戚朋友的孩子上门玩

 

再后来就约亲戚朋友的孩子上门玩,甚至小住一段时间,毕竟带NT娃又有什么难度呢,阿宝跟小伙伴同吃同住同玩,进步飞快。

 

这段时间给我的启发就是,其实课只是个形式,这个形式也可以游戏,也可以是生活,目标才是我们时刻要放在心里的,孩子在集体环境中需要什么技能!

 

孩子缺失什么技能,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地去给他设计活动训练,未必贵的课才是好课,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而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疫情对我和阿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我们从自闭症康复机构转向居家,在有限的环境中激发了我的潜能,而实践的效果又给了我坚持的信心。

 

 

 

上学、上班不是结果只是过程

 

孩子永远没有100%准备好的时候,自闭症的核心是社交障碍,就像不会游泳的人只有在水里才能学会游泳,我们的孩子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中才能学会社交。

 

上学、工作对我们的孩子而言都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个疗愈的过程,永远有空间,永远可以进步。

 

阿宝在疫情之后就进入幼儿园了,在无辅助的情况下,他适应得很好。用我一个精神科医生朋友的话就是:“孩子没瘦,还愿意上学,说明他在这个环境不焦虑,不受折磨,是安全的。”

 

几年前,我是幻想的全融合生活,在很多特教普教老师的帮助下,慢慢变成可能会实现的理想,最后成为了让我欣慰的事实。

 

再过一段时间,他就要面对人生的另一道坎——小学,而我又有了新的幻想,他一如既往地挑动着我和他爹的神经,但是这次我感觉还好。

 

未经授权,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擅自复制、转载、修改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务必取得作者或单位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