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男孩原本不看不听不说不指,半年学会提要求,还会说“爱你”

2024-04-16 15:25:25 / 大米和小米

2016年,大米和小米第一家儿童成长中心在深圳正式营业,现在,大米和小米已在深圳、上海、广州、北京、郑州开设9家儿童成长中心,和3家融合幼儿园,为近3000多名自闭症、发育迟缓儿童提供服务。

 

这3000多个家庭在大米和小米有什么收获和改变?今天,我们推出家长故事专栏,带你走近大米和小米背后的家长们,一起倾听正在大米和小米机构中上演的真实人生故事。

 

 

妈妈赚钱,爸爸全职带娃的生活有多爽?

 

52.4%的自闭症家庭有一人放弃职业专门照看自闭症孩子,放弃职业的父母中,妈妈占比90.2%,这是2014年中国精协出版的《中国孤独症家庭需求蓝皮书》中的数据。

 

在自闭症孩子的干预中,带娃主力大部分是妈妈,愿意放下事业,全职带娃的爸爸不多,但琢琢爸却是其中之一。

 

 

2019年9月,2岁1个月的琢琢被医生诊断为疑似自闭症,10月中旬,家住杭州的琢爸在家长推荐下来到了上海大米和小米机构。

 

大半年过去,原本不看、不听、不说、不指的琢琢不仅学会了提要求,还学会了说“爱你”,萌化了一群机构老师。

 

 

10年创业,停下只花了5分钟

 

“孩子疑似自闭症,未满3岁不能确诊自闭症,但孩子需要立即干预!”2019年9月中旬,当琢琢被医生诊断为疑似自闭症时,琢爸心中充斥着不现实感。

 

琢琢从小就特别省心,虽然比较“高冷”,对爸妈的呼唤无动于衷。但他不会缠着爸妈要新玩具或新衣服,常常一个人对着转动的风扇就能看半天。

 

从医院回家,琢爸反复上网搜索自闭症的鉴别方法,并对照琢琢的表现:不会说话、不会指物、呼名不应,这说明发育状况落后同龄人……

 

医生建议孩子需要立刻干预,可怎么干预?去哪干预?新手爸妈犯了愁。

 

琢妈为此发了一个朋友圈求助,最后在朋友的推荐下,琢爸和琢妈来到了上海大米和小米。

 

经过细致地观察与评估,大米和小米老师告诉他们,琢琢可能还存在听觉敏感和前庭失调的问题。

 

孩子的情况,远比预想的复杂、急迫。

 

为了给孩子提供足够支持,两人经过商讨决定由琢妈承担起家里的经济重担,琢爸负责放下工作全职带娃干预。

 

琢爸琢妈从2008年开始尝试创业,从摆地摊开始、做档口、自己选品,找工厂,做批发,做淘宝,两个外地的年轻人一步步在杭州站稳了脚跟。

 

创业这件事坚持了10年,但决定停下,琢爸只用了不到5分钟。他说,自己和琢妈会各尽所长,“希望孩子长大后,我们不会因现在未尽全力而懊悔”。

 

琢爸开始带娃干预后换的微信头像

 

 

24×7的干预旅途,虽看不到尽头

好在琢爸并不孤单

 

难忘的第一节课

 

琢琢在大米和小米上的第一节课,至今让琢爸印象深刻。

 

琢爸回忆,当时是10月中旬,他和琢琢进入教室时,大米和小米执行督导田飘正上团体课,ABA老师陶欣悦和张敏负责协助课程有序进行。

 

老师正在和小朋友们唱儿歌、做社交游戏,大家都很欢乐,琢琢的加入为课堂增添了些不和谐的音符。

 

老师们为琢琢准备了一个小椅子,可琢琢拒绝入座,嚎啕大哭,不停乱动,琢爸当时特别心疼,伸手就要把孩子抱回来,却遭到了老师们的阻拦。

 

张敏老师抱着琢琢辅助他坐好,田飘则用琢琢喜欢的数星星游戏吸引他的注意力,在老师们耐心和专业的引导下,原本十分抗拒陌生环境的琢琢竟也不知不觉上完一节课,这让琢爸对孩子未来的康复充满了期待。

 

原来这些带娃方法都是错的!

 

对于琢琢,琢爸有很多期待,希望他开口说话,可以主动提要求,能听懂爸妈的指令,可以像所有普通的小朋友一样和家长进行一些简单的互动。

 

大米和小米执行督导也为孩子制定了细致且个性化的干预计划,比如,先根据琢琢喜欢的游戏和他建立起亲密关系,然后从“模仿”开始展开教学,教琢琢学习指物、提要求,学习说“要”和“好”……

 

而当琢琢结束一天的课程,就到了琢爸的学习时间,老师会和琢爸沟通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如何回家如何泛化等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琢爸渐渐意识到自己以前带娃时有很多错误做法,还有了自己的心得——

 

原来孩子哭闹时,最好不要立刻顺从他,否则可能会强化他的问题行为;

 

为孩子包办一切并不是最好的照顾方式,家长要学会放手教孩子自立自强;

 

当孩子有需求时,延迟满足,可以给孩子创造更多学习机会,例如当孩子伸开手要人抱时,家长可以先让小朋友学习仿说“抱”,或者“妈妈抱”等词语,当孩子发出声音,再抱起他。

 

……

 

琢爸在2020年3月发的朋友圈

 

“琢琢刚来机构时,不看不说不应不指,但1月份放年假前,琢琢已经学会使用简单的动词或名词表达自己想法。”陶欣悦说,在快放年假的一天,琢琢上完课和老师拜拜,还加了一句“爱你”,让老师们特别感动。

 

提起这件事,琢爸有些害羞,"这算一个小小的感谢礼物吧。”

 

疫情在家,琢爸养成了“职业病”

 

受疫情影响,各地机构迟迟开不了学,琢琢原本进展顺利的干预眼看要中断,大米和小米针对在读学员推出一对一在线指导的“火箭班”,琢爸立马就报了名。

 

 

在“火箭班”里,熟悉琢琢的执行督导田飘会在线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干预,实时解答操作疑点,点评家长的视频作业。

 

“原以为不上课会耽误孩子的干预,但在田飘老师的远程指导下,孩子语言等各方面的进步依旧令人欣喜。”

 

经过3个月的学习和实践,琢爸俨然成为了半个特教老师,而且还有了职业病,“现在一天不上课,就会觉得不踏实。”

 

但琢琢爸还是期待着大米和小米线下机构能尽快开学,“在家教学时,孩子一撒娇,家长就妥协了,一些错误的养娃习惯改正起来需要不少时间”

 

琢爸自己制作的干预数据记录

 

这两天,琢爸在为儿子说话词不达意焦心,最近琢琢生气时,总会重复说“牛、牛、牛”,让人莫名其妙。和田飘老师商讨后,琢爸决定要教琢琢用“哼”来代替“牛”!

 

24小时×7天的陪娃干预之旅有了机构和老师的陪伴,琢爸已经不再像孩子刚确诊时那般焦虑、孤单。

  

 

从被“嫌弃”到被依赖,

爸爸形象改变了?

 

琢爸说,这半年多来,不仅娃变了,他也变了,原本沉默寡言的他成了大话痨,为了扩大琢琢的词汇量,琢爸每时每刻都要给儿子旁白。另一边,琢爸还要把在机构学到的干预方法分享给其他家人,争取家人的配合,将居家干预中的难题,准确反映给老师。

 

 

“不少夫妻结婚后,因为孩子感情越来越淡,我们家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琢爸表示,全职带娃后,两人甚至找回了恋爱时的感觉。

 

琢妈曾经嫌弃琢爸太过佛系,现在妈妈转变了想法,她对儿子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他长大后能和爸爸一样知足常乐。

 

采写 | 梁雨

编辑 | 当当  

主编 | 潘采夫

 

未经授权,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擅自复制、转载、修改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务必取得作者或单位授权。